18928327583 微信同号

sunw20210816@gmail.com

网址:www.lwfdw.com.cn

注册/Register

|

登录/Sign in

|

关于我们

 

我的订单

 

安全退出

论文辅导网   >   政治论文   >   政治哲学论文   >   试论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

试论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
来源:论文辅导网 2016-04-08 10:27:50

关键词:邓小平,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马克,中国,贡献

  邓小平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毛泽东思想的再理解和创新,是立足于当时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现状,紧紧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重定中国的历史坐标,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我国实际情况中寻找新的结合点,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了新的解读和阐述,在理论上完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具有划时代意义。而邓小平理论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的突出贡献重点表现在思想、经济、政治三个方面。


  一、思想上的巨大突破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毛泽东的基础上邓小平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新的思想基础,指明一切理论都要接受实践的考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提出了立足实践的开创性理论,从思想上打破了“两个凡是”对思想的束缚,从而使中国重新步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正轨,解决了国家存亡的巨大危机。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的提出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的思想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邓小平在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诠释上结合了中国的实际国情,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毛泽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基础,大胆借鉴了西方国家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市场经济文明成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进行了新的阐述。在对马克思理论继承的前提下进行了发展,创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的理论形态。


  (三)推行改革开放。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共产党领导集体的带领下,我国克服了一切艰难险阻,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而到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邓小平拨乱反正,推翻了“两个凡是”的左倾理论,并推行改革开放,从西方引入了市场经济体制,把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工作重点从文化批判转移到发展上,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的历史进程。


  二、经济上的重大突破


  (一)提出“共同富裕”目标。在对社会主义本质的题出和反复探讨,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并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共同富裕。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阐述首先就是正确的阐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二者的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批判了片面强调生产关系而忽视生产力的错误思想,并指出要达成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最终目标,就要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协调起来,达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二者的和谐统一。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的探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历史性重大突破。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在刚刚完成拨乱反正任务的中国,急需重建社会经济体制和公共事业的时刻,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新的概念。邓小平在则以理念中指出,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的前提下,正视我国处于初级阶段,距离社会主义的终极目标共产主义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的事实,逐步完善国家的各项事业建设,大力发展生产力。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确立了我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建设目标,稳定了人民的情绪,保证了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根本地位不动摇。


  (三)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结合。针对我国经济发展落后,生产结构畸形,生产力低下的客观事实,而中国对于传统社会主义的僵化理解,和对市场经济避之如猛虎的态度,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的理论。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讲话,揭示了市场经济只是经济发展的工具的本质,指出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并不矛盾这一事实。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点的市场经济逐渐确立起来。邓小平的市场经济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壮举。


  三、政治的改革


  (一)党政分开。面对当时政治体制存在的领导人员老龄化,官僚主义盛行,民主化程度不高等一系列实际问题,邓小平提出将党组织和国家政权的职能分开,也就是党政分开各司其职;其次,重新发挥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的作用,兼听则明,不搞一党独断。这提高了党和国家政权机构的活力和工作效率;有效制止了一言堂现象的发生;提升了政治建设民主程度;充分调动了基层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进而加快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的进程。


  (二)建立公务员制度。邓小平通过建立公务员制度,废除了领导干部终身制,从而有效避免了领导干部滥用职权,消极怠工,压制民主,打击报复等现象的发生,解决了领导干部终身制这一制度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阻碍,妥善地完成了党和政府机关干部的新老交替交替,提升了领导干部提升自身素质的积极性,为党和政府机关输送新血,注入新的活力,进而加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中国化的进程,并为现在的行政体制改革指明了道路。


  四、结语


  邓小平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领袖,是改革开放的领导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头人。邓小平理论的提出,是马克思理论中国化道路上的一次伟大的创举。邓小平不仅是继承马克思数以基本原理和毛泽东思想基础上的历史性伟大创新,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国梦”的重要理论来源。


参考文献:

[1]刘华初.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创新机制与启示[J].海南师范

[2]王宝新.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D].吉林财经大学,2013.

[3]周建元.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研究[D].广东海洋大学。2011.

作者简介:

黄鲁燕(1990.05-),男,河南郑州人,现就读于江苏师范大学法律

手机(微信):18928327583

邮箱:sunw20210816@gmail.com

QQ:1351186748

扫一扫 / Scan

扫一扫 添加微信好友

Copyright © 2025   www.lwfd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5460129号

*
*
*
确 定 取 消